紅河州的羊湯鍋,尤以彌勒、瀘西、蒙自的備受歡迎,這里的羊湯鍋餐館,選擇的都是山上放養的純正本地黑山羊.
這一類黑山羊脂肪少,肉質鮮,嚼勁Q彈,只用簡單地準備清水與一些粗鹽,將鮮羊肉下鍋熬煮三小時以上,一鍋香氣濃郁的羊湯鍋就能彌漫整條街巷。
越是鮮香的美食,越是只需簡單的烹飪方式,化繁為簡,或許正是此類美食誘人的原因所在。美食家蔡瀾講道:“羊肉不膻則無味”,紅河羊肉的“膻”是“剛剛好”“有一點”的狀態,而一些土豆、青菜或者豌豆尖等時鮮蔬菜為湯鍋增色提鮮,讓菜品色香味俱全。
吃羊湯鍋,先倒一碗冒著熱氣的羊湯,混著切得細碎的生韭菜,趁熱大口喝掉,是開餐前的第一步,這一口提氣、暖身,卸去了冬日的寒意。在紅河吃羊湯鍋,又怎能沒有一碗米線打底?鮮翠的幾片薄荷,帶皮的幾片羊肉,配著爽滑的米線,盛一碗下肚,米線像是隨湯自動滑入口中一般,從喉嚨到脾胃,也體驗一番“縱享絲滑”的感覺。
羊湯鍋的蘸料,則將這美味升華,以糊辣椒和紅辣椒面、少許的花椒油、香蒜泥為最佳。當然,蘸水的搭配是吃貨們可以自由發揮的,可以說每個人都身懷絕技,配一碗最能滿足食欲的蘸水,就著剛出鍋的肉、菜,在蘸水碗碟上翻飛著,食客們眉飛色舞地談天論地,餐館老板笑盈盈地迎來送往,這一幕幕冬日里精彩的生活圖景,詮釋著人間煙火氣。
轉載自紅河文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