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身邊小伙伴們紛紛開啟搶票模式,
這時候我們知道,
新年真的來了。
辛辛苦苦一年,
臨近春節的時候,
只想膩在親人身邊,
細細品味春節的所有美好。
春節,這兩個還未念出口就幸福到冒泡的字眼,渾身散發著魔力。與其說是想家,不如說是想念家里的,年夜飯上的那一口美味,滿足了多少游子一整年的鄉愁。
云南人的年味是什么?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家鄉的味道,那道從小吃到大的火腿、臘肉。聽說最近豬肉漲價?但是不打緊!云南的火腿都是經過一年到四年的洞藏,完美抹平價格波動的同時,風味奇佳,年味不打折扣!
云南年味
出門在外時常懷念老家的火腿,逢年過節回去,媽媽都會做一大桌子好吃的,每每都有炒火腿、燉火腿。吃飯時一直勸多吃點,外面都吃不到,心里既溫暖又滿足。
年夜飯的餐桌,幾道豐盛的火腿佳肴讓人口水直流。
只大骨小的火腿,皮薄肉厚,肥瘦適中,燉在鍋中,加上簡單的蘿卜一經熬制,香氣濃郁,是年味的正確打開方式。
或者將火腿切片,青椒在鍋中簡單翻炒,色美味香,青椒的微辣和火腿鮮香,這美味簡直是對舌尖的饋贈。
云南宣威的火腿(云腿)聲名遠播,這份年味可以追溯到多久以前呢?最早在清雍正五年(1727年)的《宣威縣志》中就有記載,火腿以地名命名,稱“宣威火腿”。
它的主要特點是:形似琵琶,只大骨小,皮薄肉厚肥瘦適中;切開斷面,香氣濃郁,色澤鮮艷,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,肥肉呈乳白色,骨頭略顯桃紅,似血氣尚在滋潤。其品質優良,足以代表云南火腿,故常稱“云腿”。宣威火腿與浙江金華火腿、江西安?;鹜三R名,并稱“華夏三大名腿”。
20世紀初,浦在廷等人集資興辦“宣和火腿公司”,引進機械設備制作火腿罐頭,繼而“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頭有限公司”成立,其產品于1923年參加廣州等地賽會受到各界的好評。
在1915年宣威火腿的名聲也傳到了國外,因為當年的巴拿馬舉行的國際博覽會上,宣威火腿榮獲金獎;
1923年,孫中山先生深愛其美味,遂為宣威火腿親筆題贈“飲和食德”。甚至連著名“吃貨”大師汪曾祺離開昆明40年仍然不能忘,“夾兼肥帶瘦的火腿一片,在平底鐺上,以文火烙成,不加任何別的作料。鮮嫩香美,不可名狀。
春節的儀式感
這人見人愛的年味,就連制作也是一件頗有儀式感的事情。臨近過年的寒冬臘月時節,人們便開始制作起火腿來,宣威村莊農院、市井民間一年年一如既往的保存充滿了生活氣息,這都成了當地人捕獲春節儀式感的方式。
宣威火腿的制作仿若自然天成,僅以粗鹽腌制,接下來向陽的墻上掛著火腿便于風干,火腿的香味和肉質開始發生奇妙的變化。
如果沒有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做出的火腿就缺失了靈魂,發酵時間太短則風味不足,時間太長營養會流失,口感也不好,只有恰到好處的火腿方成人間至味。
而這份渾然天成,別的地方還真模仿不了。
因為宣威海拔2868米,年平均氣溫13.4C,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,所以不用把火腿人工風干,也不用控制溫度濕度,就在自然的環境中讓味道發酵。
吃點不一樣的
要是你以為年夜飯上宣威火腿只能燉湯、炒菜就可真是“too young too naive”,年味還有更多的選擇。宣威火腿的取材可不簡單,這可是與西班牙的伊比利亞黑豬齊名的——高原良種烏金豬,主要以野生飼草等為主食,肉質當然也是也無可比擬。
沒有廚藝的你也可以瞬間變身大廚,給家人一個驚喜。
切開后的火腿宛如一件精美藝術品,單獨品嘗火腿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,都會發現妙不可言 。
白玉般透亮的脂肪穿梭在鮮紅與玫紅的瘦肉間,入口細膩柔滑,味道咸香,濃郁撩人不斷咀嚼中香氣彌漫于唇齒之間占據全部味蕾 。
接下來,將生切的火腿搭配烤面包片一起食用,酥脆有韌性和細膩柔滑碰撞出絕妙的口感 。
或者搭配蔬菜沙拉拌在一起,簡單的制作的同時,輕松get健康美味。
再搭配一口紅酒,讓所有的滋味在口鼻內綻放開來,這個時候,家人定會對你的廚藝刮目相看,而你笑看著手邊的火腿深藏功與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