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水古城 紅河企業療休養拓展團建必去的療休養勝地之一
建水古城 紅河企業療休養拓展團建必去的療休養勝地之一;建水古城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,古稱步頭,亦名巴甸。南詔政權于唐元和年間(810年前后)在此筑惠歷城,屬通海都督?;輾v為古彝語,就是大海的意思。漢語譯為建水。元時設建水州,屬臨安路(路治在通海),并在建水置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,統轄臨安、廣西(今瀘西縣地)、元江等路。明代仍稱建水州,改路為府,臨安府治移至建水,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。民國元年改建水縣為臨安縣,次年復稱建水縣。
建水城最早為南詔時修筑的土城,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擴建為磚城。李定國攻占臨安城時,南北西三城樓毀于戰火,康熙四年又復修,后再度毀損。唯有東門朝陽樓,雖歷經多次戰亂和地震,至今近六百年,仍舊巍然屹立。建水縣在元代就始建廟學。明洪年間建臨安府學,萬歷所間又建建水洲儒學。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、煥文、崇文曲江四個書院。當時,有“臨半榜”之稱,即云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,臨安府就占了半數左右,堪稱云南之冠,在全國變不多見。所以建水從來就有"文獻名邦"、"滇南鄒魯"的稱譽。
建水古城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。其古城歷經12個世紀的建設,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,被譽為“古建筑博物館”和“民居博物館”。
建水知名建筑
朱家花園
朱家花園始建于清光緒年間,是當地鄉紳朱渭卿弟兄所建,祠宅毗。建筑占地2萬多平方米,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,主體建筑呈“縱三橫四”布局,房舍格局井然有序,院落層出有致,民居建筑用料上乘、雕刻精美、結構精巧、布局考究。整組建筑陡脊飛檐,雕梁畫棟,精美高雅,庭院廳堂布置合理,空間景觀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,形成“迷宮式”建筑群。是一座典型具有南方特色的家園林,它內雅外秀、形制規整、布局靈活、空間豐富、層次漸進、環境清幽、色彩淡雅、裝修有度、結構統一,在豐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內涵,是內地文化與邊疆文化相結合的產物,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。
張家花園
張家花園建筑規模在建水民居中僅次于朱家花園居第二位,而建筑質量、完好程度、文物價值則可稱為首位。張家花園坐落在建水城西13公里的團山村,建于清代末年,占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,系張氏私人住宅。房屋平面布局基本為建水傳統民居中·四合五天井”的平面形式,縱向橫向并列聯排組合成兩組三進院和花園祠堂,是一組規模較大、建筑質量較好、保存較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。與朱家花園不同的是,張家花園依然發揮著民居的作用,不過卻已經是不同的幾家人分散在各個院落里了,不再是以前的大戶人家。但是院子里還有以前那種雍容華貴的氣息,尤其是那些還有淡淡一層金漆的木雕門窗。木雕的精美程度比起朱家花園有過之而無不及,甚至可以媲美徽州。
朝陽樓
朝陽樓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至今六百余年,是滇南重鎮建水歷史悠久的主要標志之一,祖國邊陲老重鎮的象征。唐元和年間南詔政權在此筑惠歷城,城系土城。明洪武二十年,明軍平定云南后設臨安衛,筑臨安衛城,在原有土城的基礎上拓地改建為磚城。城有四門,東叫迎暉門,南叫阜安門,西為清遠門,北為永貞門。明末,西南北三樓毀于戰火,僅存東城樓。
燕子洞
燕子洞以古洞奇觀、春燕云集、鐘乳懸匾、采燕窩絕技等獨特景觀著稱于世。洞外古樹名木于絕壁陡崖之間,3萬多平方米的自然林地,枝繁葉茂,有數十種鳥棲息。洞內外巖壁上巢居著數十萬只白腰雨燕,燕子洞因此得名。每年春夏期間,群燕飛來,如萬箭齊發,數十萬燕子出沒其間,呢喃之聲不絕于耳,燕聲和著水聲,在洞內共鳴,匯成一曲聲震山谷的溶洞交響樂。燕于洞成盛產燕窩,是滋補美容養顏之珍品。每年立秋時節,當地農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、450米長的洞頂,在鐘乳叢中采集燕窩,驚險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?!肮哦幢嬗^不僅春風燕子,何人開勝境遺此流水懸巖”。
雙龍橋
久負勝名的雙龍橋是一座雙閣十七孔大石拱橋,坐落在建水城西5公里瀘水與塌村河會合處,因兩河猶如雙龍蜿蜓盤曲而得名。所謂“雙龍”,即是以塌沖河、瀘江河兩條河,有一橋鎮鎖“雙龍”之意。